中国防疫三年以来,取得的最大的成绩是在疫苗推广之前避免了西方的大规模死亡和大规模封控。很多国家的封控时间很长,保供民生都受影响。纽约最严重的时候,我在纽约工作的同学表示在网上订了蔬菜,送到家只有洋葱和土豆,也没有人跟你商量。哈佛图书馆一年多不让人进。
关于病毒的源头我们暂且不谈,但纽约无法下葬的冷冻尸体,医院楼道上奄奄一息的病人,我们都不应忘记。
之前两年前防疫效果较好的除了我国自己的政策之外,还有就是当时周边国家防疫政策也相对严格。今年防疫方面遇到的问题除了奥密克戎自己的特性之外,主要也与周边日韩东南亚躺平、境外输入压力变大、香港被突破之后内地部分城市没有及时调整防疫政策有关。同样是奥密克戎,天津三周解决问题,而有一些地方绵延感染几十万。这是因为在某些“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上海当时既没有强调口罩(从2020开始),又没有推行全员筛查,还没有扫码,把精力都用在了“五个度”和“优等生”上,都用在了向外人证明自己自由上。
上海被突破后,长期封控造成的民生问题,让很多居心叵测和不明真相、不善思考的人,将矛头悄然从病毒转向了防疫,从对外转向了对内。同时,各种言论开始宣称奥密克戎仿佛比诺如病毒还弱。其他的利益纠葛我们暂时不多做推测。
在六月底疫情趋缓之后,上海封控造成的全国供应链问题带来了经济压力,于是开始推行第九版防疫政策。同时,暑期旅游市场也被寄予厚望。这恐怕也使海南、新疆西藏等旅游胜地变成了新的疫情中心。
于是,我们从多点散发、单点(双点,算上长春)爆发到多点爆发的新阶段。此时,各地面对疫情的处置能力就体现出了差别。有一些地方,咬牙推行常态化;有一些地方,坚持定期全员筛查。这都是为了避免规模性爆发。
以天津为例,天津进入八月底以来,疫情多发,其原因就不多说了。关键是处置方式。为了减少防控,减少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天津一直采取以快制快的思路。诚然,九月份一度做得很不好,但进入十月份继续调整,基本上在对外敞开大门的前提下维持了社会面疫情的基本平稳(最近津南咸水沽出现了新问题)。筛查的目的就是逐步缩小封控范围,减少被影响的人和产业。事实证明,九月份天津疫情频发,天天筛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反而比之前几个月都快。十月份总资产增速也恢复到两位数。考虑到第一季度首战奥密克戎加上第二季度上海对供应链的影响造成了经济问题,第三季度单季反而快于之前两个季度。
然而,各地的管理方法和能力有所不同。上海那种开始失控然后一封了之的地方很多,封了继续涨的地方也有。我们也没有精力都和保卫上海一样,调动全国力量支援各地。据我所知,天津仍然援助了海南和西藏,但自己的疫情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整体上,不论是五十万人还是两千万人的城市,都很难做到快速全员筛查以便摸清疫情的情况,这就为下一步科学精准防疫造成了极大影响。由此恶性循环,疫情、民生两手软。
地方压力巨大,国家尽力调整政策给大家新的指导,并调整期望值。然而,有一些地方把这个看作了新“风向”,一下子就选择了极端方式,如此一来,在放松内部旅行限制(除北京对外弹窗)之后,境内的疫情压力差一点会进一步造成问题,让真正能做好防疫点大部分地区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那些叫嚣尊重“科学”、“放弃清零”的人,一方面要区分动态清零和清零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记住走到这一步的原因。这就好像一个家族出了一两个败家子,然后被他们拖累得困难重重,然后有其他不肖子和邻居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你们全家都放弃吧,你们我们早就放弃了。这个故事,不要被篡改。
中国全面放弃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出现新变体后重新被西方集体封锁,然后坐实“中国病毒”的污名。
更何况现在除了那几个“异类”、“先行者”和“优等生”,大家还没有放弃。
我们要铭记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