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林彪著写的这个兵书情有独钟!

来源:他改变了苏联

本文由理水、蒋梦珊根据台湾国史馆藏杜聿明缴获我军《目前的战役问题》小册子校录,标点有修改。

据白天自述,该文编纂过程为:

“八一五”事变不久,白天离开陕北赴东北,任总部参谋处长,1946年夏调补训师副师长,协助何长工、吴溉之等同志。同年秋,补训师解散,调总部任教育处处长。

1947年初,白天根据林彪的“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写了“目前的战役问题”的小册子,经林彪修正批准后,即以司令部的名义印发部队作教材。

后因个别同志不同意以机关名义下发,要求收回,因而消极对抗离开东北,经平壤、大连至胶东,住三野数月,值范汉杰扫荡,突围经渤海、冀中至平山中工委。

因编辑失误,此照片实为廖运周

从杜聿明缴获该小册子卷首的通知日期看,该小册子编纂时间应在1946年10月14日之前。

虽然解放军随即收回该小册子,然而先总统 蒋公在阅读之后则深为赞赏,并将其与林彪著《战斗手册》一道列为“两个重要小册子”。

先总统 蒋公自述:“我得到这两个小册子后,把它看得比任何兵书都宝贵废寝忘食,昼夜钻研,逐字逐句的细心玩味,现在已读过五遍了。”

先总统 蒋公的好学生林彪与彭真等人一道研究作战方案

1947年5月19日,先总统 蒋公对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全体学员发表讲话《对于匪军战术的研究与军队作战的要领》,指出:

最近我们在东北作战,拿到了共“匪”的两个重要小册子,今天已印发给大家。这两个小册子现在既已得来,各高级将领便要深切研究,作为打击共“匪”的根据。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敌人作战的方法与优点,而且可以以这两个小册子为依据,研究出更好的对策,来打破他的阴谋,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们自己检讨的弱点,也可作为我们的借镜,例如他们在这小册子中所说的“机会主义”,虽是指他们自己的缺点,也未尝不可作为我们的参证。
我得到这两个小册子后,把它看得比任何兵书都宝贵,废寝忘食,昼夜钻研,逐字逐句的细心玩味,现在已读过五遍了
你们各级将领如果不加研究,从这里想出良好的办法来打击敌人,就不能算做一个有志气的革命军人,你们如不把握这个机会来战胜敌人,将来恐怕不会再有这样良好的时机了。
这两个小册子之一是《目前的战役问题》,系共“匪”“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去年十月十四日在哈尔滨编印的,篇首印有“通知”两则说:
“(一)《作战指示和总结第一集》及《指挥要则》,是高中级干部目前学习战术的基本教材,只要大家搞通了,并能用之于实战,我军就在指挥上具备必胜的条件。(二)这小册子是作为上述两个文件的参考材料编辑的,印发到团,团部二份,师部(旅部小军区分区)四份,纵队部(大军区)六份”
由此可见这个小册子之外还有《作战指示和总结第一集》和《指挥要则》两个文件,这个小册子是根据这两个文件而编辑的。
这两个文件现在不曾获得,不过其中的精华都在此小册中了。并且他所指的《指挥要则》,也许就是另一小册《战斗手册》中第一节所列举的。
……这两个小册你们必须逐字逐句细心的研读
 

1947年6月1日, 蒋公对训练团第三期研究班全体学员发表讲话《国军将领的耻辱和自反》,指出:

最近我们在东北得到共“匪”的三个小册子,就是共“匪”的《战斗手册》、《目前的战役问题》和共军的《民兵战法二十种》。
这三个小册子十分重要,而共“匪”的《战斗手册》尤其是他们作战的基本原则,我们读了这几个小册子之后,对于共“匪”的战术原则,就可了如指掌。
如果这些小册子早经发现,我们就不至于不明敌人的战法而打糊涂仗,共“匪”一定早已被我们消灭了。
这次召集你们来受训,就是要大家根据这几种重要文件,来切实研究“匪”军的组织,“匪”军的精神和他的作战原则与技术,讲求妥善的对策。
我们读了这几个小册子,就可以知道“匪”军是如何处心积虑,不断研究,来打击我们,消灭我们的方法。本来他们这十年来就以此为唯一的工作,以我们革命军为唯一的对象,而我们从上到下,不仅不去研究“匪”情,甚至连典范令都置之高阁了,孙子兵法上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我们现在不但少算,简直是无算,当然非失败不可。
现在我们得了这三个小册子,敌情和敌人对付我们的战法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正可以针对一切,逐步探讨,来定出打破他们阴谋的办法,如果你们再不研究,再不讲求取胜的方法,那就真是无可救药了

据郭汝瑰回忆,1948年8月国军作战检讨会上, 蒋公特意要求将《目前的战役问题》下发研究。

对于解放军战法的研究,这次会议翻印分发了三本解放军印的小册子:(1)《攻坚战斗》;(2)《战斗手册》(以上两册系华东野战军印);(3)《目前的战役问题》(东北野战军印)。
前两本是大会秘书处报请蒋介石批准印发的。《战斗手册》还由第三厅逐条写了对策才付印。
滑稽的是:这些对策,都未经慎重而深入的研究,仅凭小参谋臆想,不管行得通行不通,有效无效,对不对头,逐条写几句话对答就是,如“打破以农村包围城市”,三厅的对策是“把农民争取过来。”
我看了不觉大笑,批上一条眉批:“如果能把农民争取得过来,仗不用打就胜了,战争也根本不会发生了。”
另一有趣的事是《目前的战役问题》并不是有意送给蒋介石看的,而是我把它插在存查的文件双摺十行纸夹缝当中,附在别的文件后面送去的,不知何故蒋介石会把它从像信封一样的双摺十行纸当中抽了出来,批上“印发”二字。
这本小册子基本上是发挥毛泽东主席《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所阐述的变战略上的内线和防御为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和进攻,从而在战场上变弱为强,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战略持久中打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歼灭战等原则的,总是蒋介石抽出来看了,觉得小册子高明才叫印发的。
此时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已发表,不知何故尚未在蒋军中流传。

1951年4月9日, 蒋公在圆山军官训练团高级班第一期开学典礼发表讲话《过去军事教育之检讨与高级班成立之目的》中指出:

有许多高级军官因为过去有战功,就自以为了不起。意思说,我如果没有本领,怎么能打胜仗。
殊不知过去北伐、抗战我们所以成功,是敌人犯了许多错误或是敌人根本不行;是由于我们主义或政策徼幸的胜利,并非一般军官在学识上或战术上有什么真正的成就。
他们不明白这一点,总以为在抗战那样大规模的战争,我们还能够克敌致果,区区共“匪”,岂有不能平定之理?我们还怕什么?还要研究?大家都已研究过高深战略、统帅学术,这种细琐的小事小节还值我们注意?
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实为我们过去在剿“匪”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共“匪”在四年以前所出的《战斗手册》及《目前的战役问题》两种小册里面,说我们“粗枝大叶”,就是针对着我们高级军官这种好高骛远,胆大心粗的心理弱点来讥刺的。
 

下方《目前的战役问题》正文黑体部分为先总统 蒋公阅读时所重点标记之处。

1946年,开往前线的东北民主联军官兵

甲 集中优势兵力

(一)敌人的兵力大、物资多、装备强、训练久,规定了我军不能采取消耗战(包括击溃战),只能采取歼灭战。

但歼灭战首先需要集中优势;而集中优势既受兵力对比的限制,又受技术水平和组织水平的限制。

由于这些限制,我军不能在全国或全东北集中优势;也经常不能在大型战役集中优势:要集中优势,唯有在小型战役解决问题。

这又规定了我军不能采取战略歼灭战,也经常不能采取大型战役歼灭战,只能采取小型战役歼灭战。

然而战役上的集中优势,只能通过战术上的集中优势来具体实现。假若战术上没有主攻方向,没有强大的突击拳头,没有突破一点、打开全局的战法,那么战役上的集中优势就被平均分散了。

集中优势的标准,战役上是四、五倍,战术上在主攻方向自然大于战役上的倍数,更要着重使用五、六倍。

在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根据地不完善的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便是林彪战争理论体系的初次实践。

乙 作战方向和部署

(二)一点两面(多面)是我军为了清算一面平行而提出的作战方向和部署的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即使集中优势,还是不能歼灭敌人,也不一定击溃敌人,并且一点的作战方向和两面(多面)的作战部署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一点是使用一把后劲最大的尖刀(不是宽刀),从敌人的弱点(一般不是从要点)直刺进去(不是横砍过去),保证打垮敌人、扩张战果。

然而单是组织这样的主攻方向还不够,必须两面(多面)所有的刀尖都针对着一点,同时并进,才能最大限地使用兵力和发扬火力。

所以没有两面(多面)就不会有彻底集中的一点;反之没有一点也不会有完全配合的两面(多面)。

因为没有针对着一点的求心运动,纵然采取包围迂回,纵然使用强大的突击拳头于敌人的侧背(一般只钳制正面),还是不能最有效地扯紧绞索,勒断喉管。

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2纵5师(师长钟伟)麾下的指战员围歼88师

丙 主要的战役情况和指导

(三)发生战役的情况,多数是在敌人向我进攻时,割裂他的大型战役的一路或一节,给予歼灭的打击,并于初战胜利后,逐次转用兵力(不是逐次使用兵力),各个突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侦察敌人的企图和部署,更为了造成敌人的分散和错误 蒋公标注处),首先必需后退一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还是不对的。然而后退一步与苏区作战的大步后退(尤其是打圈挨磨)绝不相同。

因为苏区作战除了侦察敌人的企图和部署,造成敌人分散和错误以外,更需要相当时间去消耗和疲困敌人,才能争取胜利的条件;现在却没有这需要了。后退一步的纵深,在八月下旬的苏中作战约数十里,在九月上旬的陇海作战约一百里。

后退一步的方向,一般是向敌人的战役部署的外翼集中(虽然也有需要向正面退和适当分散的场合),在后退一步中,后卫的运动防御,对于主力的顺利转移和完成战役准备,都是必要的。

(四)为了削弱和转移敌人的正面进攻,当然也应该考虑敌进我进的军事路线。

我军的一部或大部并不后退一步,反而深入敌人的侧后,以乘虚开辟第二战场。然而现在的敌进我进是一个大兵团的积极行动,与以保存力量为主、而又极端分散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敌进我进绝不相同。

这样的积极行为,必需敌后有坚强的群众基础,也必须部队有巩固的政治团结。由于这个条件或者还很脆弱,或者还存在若干缺点:所以敌进我进还不宜在主力军过早提出,还只能当作后退一步的配合方式,在特殊有利时机用之。

然而不是敌人进攻方面的主力军,好像敌人进攻北满时的辽东主力军,却要敌进我进,因属于战略配合范围,且存而不论。

46年末47年初,东北民主联军官兵在零下40°的严寒中坚持作战,打击敌人

(五)后退了一步,确定了歼灭的目标,才发起我军的初战。

初战战役的组织形式,计有侧击性的包围和伏击性的包围。

侧击性的包围是目前使用极普遍的:在后退了一步之后,由侧面转向目标分进合击。

伏击性的包围,是适合于特种地形和特种气候使用的:在后退了一步之后,于目标的前进道路布置多面的埋伏,等待并吸引目标陷入埋伏中而攻击之。

初战影响整个作战过程很大,要侦察好准备好才打,绝不容许观望和疲踏。

除了战役指挥员以外,各级指挥员绝无决定打与不打之权,且须严格遵守时间、区域、目标、路线和友邻关系等规定。

任何超过命令范围的独断专行都是极有害的。

初战的最高艺术,在于以一部或大部英勇而隐蔽地透入或潜留敌人的战役部署中:这一着若走不好,就会丧失全盘的主动。

(六)初战,可能只有一个战役,也可能包括同时的或交错的两三个战役。

但无论多少战役,初战的彻底胜利,还只能歼灭敌人的一部;还须逐次转用兵力,各个击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残敌可能靠拢增援,或停止防御,或自行逃跑;所以我军各个击破的战法,也可能是打援兵、或打据点、或追击。然而歼灭敌人的一部,可能使残敌在精神上和组织上发生动摇,假若侦察并判断已确实动摇,就不可再为初战的原则所拘束;要放手吃大块,要敢于以少胜多,要高度发扬三猛【注:先总统 蒋公在“三猛”两字旁批有“?”】战术的精神,尤其不可坐待命令和指示,要在总的作战方针下独断专行。 蒋公标注处)

(蒋梦珊注:林彪提出的三猛战术为:猛冲、猛打、猛追。但不知为何林彪的好恩师 蒋公对此不知情。)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攻入昌图城的解放军

(七)经过了初战,也经过了逐次转用兵力、各个突破,诚然有在一些小型战役上获得彻底胜利的可能,但是对于整个大型战役的敌人(一般在五、六万人以上),还不能全部歼灭。

在残敌人退出解放区之后,我军或结束作战,或向敌占区进攻,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但即使向敌占区进攻,也是属于顺手牵羊的性质,抓一把算一把,绝不可冲昏头脑、长驱直入。 蒋公标注处)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解放公主岭车站

(八)发生战役的情况,其次是在进攻敌人的据点时。进攻据点包括打援兵和打据点两部内容;而两部内容除了有足够的兵力分别担当(例如西丰战役)以外,最好作到打完据点,再打援兵。

万一必须同时开火,究竟以一部监视据点,而集中兵力打援兵;还是以一部钳制援兵,而集中优势打据点,要看具体情况和我军企图来决定,但一般条件却适合于集中优势打援兵。

打援兵的战法主要是:采取遭遇性的包围或埋伏性的包围。但与在敌人大举进攻时比较起来,却没有多看一着稳走一步的余裕;必须争取先制,速战速决 蒋公标注处),最好不让敌人站稳,更不能让敌人会合。

假若敌人会合了,那就必须承认我军的兵力不足,或战役指导有了毛病。战役指挥员要重新考虑打为【与】不打得问题。即使决心打下去,也要变更部署,并增加必要的兵力。 蒋公标注处)

经典反例之:1947年围攻四平未果

(九)打据点计有奇袭和强攻两种战法,而两种战法又常兼用于每个战役中。

因奇袭的利益,尤其是夜袭的利益,固然要尽量争取,起码要占领准备强攻的优良阵地(市镇的一、二城关知【和】城墙,集团碉堡的一、二前哨工事和制高点);但奇袭却极少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尤其在群众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奇袭更难凑效。例如西丰战役,我军还在九十里外集中,敌人就已察觉了。

要提高奇袭的比重,在我军的任务容许自由选择时,最好撇下第一线据点,透入敌占区的纵深作战。例如陇海作战初期,就是透过四十里的纵深,奇袭三百五十里的铁路线,而收效极大。

因敌占区的纵深比较兵力薄、警惕松,而又最能出其不意。反之需要夺取某一据点时,最好乘其立脚未定,设防未固,马上动手。然而不论怎样提高奇袭的比重,我军的战役计划必须包括在奇袭失效时的强攻。

除了奇袭和强攻以外,一般不采取围困封锁。假若势非围困封锁不行,我军也不用堡垒对堡垒的战法,而以这任务交给地方武装的游击战法达成为妥。

(十)当敌人在坚固建筑中摆开部队,编成火网时,要机警的看出这是由奇袭到强攻的转折点,马上停止奇袭,准备强攻。

除了一般侦察计划和组织以外,尤其要着重炮兵和爆破等技术准备;没有技术准备的强攻是绝无胜算的。

在城子街战斗中的东北民主联军炮兵

但是我军还只有低级的技术水平,一面不可以拘束于炮兵和爆破等狭隘圈子,要善于利用所有的群众技术,同时不可以过高地依靠技术,而丧失英勇战斗的精神,技术是只能帮助而不能代替英勇战斗的。

强攻的部署,除了有足够的把握迅速歼灭敌人于坚固建筑中(例如西丰战役)以外,与其四面合围,逼迫敌人作困兽之斗,不如缺一围三,虚留生路,乘其逃跑而歼灭之。 蒋公标注处)

强攻的战法,最初是彻底集中技术准备,一举突破并占领前沿(市镇的城墙城楼、集团堡垒的外围阵地),以掌握上风,以控制全局。

在突破并占领了前沿之后,不能从正面一个一个房屋或一个一个堡垒地打,以进入内部据点作战。要侦察并判断作为防御组织的骨干的几个坚固建筑,大胆地钻空子,把几个坚固建筑割裂并孤立起来,然后又彻底集中技术准备,各个击破。

顶 (1)

评论 0

置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