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塑造张文宏?用数据揭示张文宏背后的媒体推手

张文宏这个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始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时。《问答丨体检查出肝硬化,居然是纹身的锅?》这篇发布于澎湃新闻的文章写于2019年08月12日,作者为澎湃新闻记者许珈,彼时张文宏默默无闻,只是作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出现在文章中。远远不能和如今的张主任相提并论。

当张文宏再次出现在媒体上,已是疫情爆发前夕,这篇《上海全力防控新型肺炎,市卫健委及专家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发布于武汉封城前两天,张文宏的头衔已经变成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至于为什么让一个肝病科的医生来做一个呼吸科疾病的医疗救治专家组长,原因不得而知。回头看来这只是张医生踏上舞台的开始。

张文宏的研判

澎湃新闻有着业内最完整的张文宏研判记录

2020年1月22日

目前已经可以测试病毒在一定距离内就失去了传播力,而目前上海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的人大部分都还没有出现病状,区域内病毒含量是极少的,过了该区域以后也不能再算防疫区,对普通市民很难造成影响,“就连医院楼下的保安都不需要穿防护服”。

2020年1月29日

这次疫情也为人类带来极大警示。蝙蝠身上具有无数病毒,常年藏在山洞不出来,人类如果一如既往自大,缺乏敬畏自然之心,最终还会得到报复。

2020年1月29日

派驻党员医生上一线,没有讨价还价。

2020年2月21日

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通过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通过有效的个人防护,相对隔离,控制传染源,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联防联控,全面动员,我们一定能够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2020年2月25日

上海是一个最可能出现大面积暴发和蔓延的城市。上海的方案随着本篇论文的发表,将对全球的城市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可贵的“上海方案”

2020年2月29日

你可以去采访每一个中医生,因为在这里没有学派之争,只是说怎样对病人有利,什么对病人是有利的我们就采取谁的,所以在这里非常和谐。

2020年3月15日

群体免疫的策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生存的权利,而不是以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

2020年4月8日

上海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建设体系

2020年4月15日

靠群体免疫治疫情,异想天开!

2020年4月8日

上海本土的病例,接近93%的病例用了中药。今天治愈率出来了,大概97.5%,治愈率非常高,

2020年5月23日

我们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使得我们失去了在中国从事三期临床研究的一个机会

2020年5月28日

每天吃3-4个鸡蛋,这写入了上海治疗确诊病例处方

2020年5月28日

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可能至少两年

2020年6月28日

没有变化的世界,对年轻人并不是好的

2020年6月28日

恢复期血浆和单克隆抗体是新冠特效药,已经在开展临床研究,但是产量有限。

2020年12月29日

如果全球疫苗接种得好,明年下半年疫情会得到控制

2021年11月28日

上海疫情进入尾声,奥密克戎目前对中国影响不大

2021年11月29日

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

2022年1月8日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要加强疫苗屏障

2022年1月16日

仍然相信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

2022年3月12日

希望我们的抗疫,既能做到社会面清零,同时做到最大程度让城市或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受影响小一点,这样一点点的进步,在药物上市、疫苗策略优化后,一定会看到非常好的结果。

2022年5月11日

注射疫苗加强针仍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株

2022年5月11日

VV116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与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感染早期或有症状的非重症患者中应用VV116或能够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2022年6月14日

33,816名初始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最终进展到重症的比例为0.065%,非高风险组的78.6%被最终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咳嗽咳痰是该研究组中最常见的症状,占19.0%;其次是疲劳,占5.2%,发烧占4.0%。

2022年12月4日

对脆弱人群提供充分保护,是走出新冠疫情的关键点

2022年12月8日

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

2022年12月12日

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

2022年12月18日

走出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

2022年12月20日

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第一批次疫苗难阻再次感染

2022年12月22日

老年人每天吃两个鸡蛋,即使感染重症率也低

2022年12月22日

在“黄金72小时”内,首先应该将抗病毒药用下去

以上是媒体上保留的疫情爆发以来张文宏的主要言论以及对疫情的判断,可见疫情三年张文宏的言论有着360度无死角的反转再反转。

不管是“靠群体免疫治疫情,异想天开!”还是“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可能至少两年”这些如今看来破具讽刺意味的判断,似乎也没有让张主任停下不断研判的步伐。

“派驻党员医生上一线,没有讨价还价”

2020年1月19日在采访中说的这句话,让媒体似乎闻到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传统中带着点咸湿的直率,有一点戳破现实的意味,正是这句话让张文宏红遍网络成为了张“网红”,这也成为张文宏开始形成超额社会影响力的开端。

此后在各路媒体的笔下,一位谈吐风趣、敢说敢做的医疗专家形象得以确立,在上海张医生得以抗疫英雄式的专家形象活跃在与各大国领事馆的各种疫情交流中,其间张医生不无自豪地宣传上海模式(注此处非宣传中国模式)的成功,以极其铿锵有力的专业术语以及流利的中式英文为中西疫情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上海国际化的形象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此后张医生持续走红社交媒体,开微博圈粉无数,走上了人生巅峰之路。

成为争议焦点的医生

2022年6月中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布了一篇关于上海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的研究论文,所以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也正是由于这篇论文,导致疫情放开后海量网友对张文宏的言论有了巨大的争议。

问题就出在结论数据上,自2022年3月1日至6月4日,上海报告了626,863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最终的研究共纳入了33,816名受试统计者。

研究者将有下列因素之一的人群列入到高风险组。年龄60岁或以上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但呈稳定状态),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肺部、肝病、脑血管病、肾病等;或伴随免疫功能障碍,如HIV感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33,816名初始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最后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比率为0.065%(22/33,816)即万分之六点五。

最终诊断来看,高风险组的76.2%、非高风险组的78.6%被最终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有症状的21%感染者中,咳嗽咳痰是该研究组中最常见的症状,占19.0%;其次是疲劳,占5.2%,发烧占4.0%。这一比例是重复计算的,发烧仅占全部人数的4.0%。

论文的图表示意

目前看来此数据于放开后有症状以及发烧的比例有天壤之别。这也是网友质疑张文宏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其前期的,“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老年人每天吃两个鸡蛋,即使感染重症率也低”这些研判也与事实严重不符。

但是人们没有等来专家的任何道歉、也没有任何对判断失误的说明,等来的是媒体继续对张文宏言论纳米量级的报道,专家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完全不一致,这的确成为了部分网友愤怒的导火索。

谁在报道张文宏?

笔者选取了北京、上海、香港的几大媒体,进行站内检索,对媒体报道部分专家的报道数量进行对比,所有的数据都来自各大新闻媒体,下面是对数据整理。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是线上主流的媒体平台之一,总部位于上海,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张文宏的文章短短三年就有1480条之多,而钟院士从2014年就开始出现在澎湃数据库内,截止今天文章数1411不及张文宏。同为医学专家的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其文章数为412条,远不及张文宏的报道力度。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为财经类是线上主流的媒体平台之一,总部位于上海,关于张文宏的文章为741条,虽说不及钟院士1170条。但仍然大幅领先于吴尊友的387条。


新京报

新京报是位于北京的综合媒体是活跃在线上的媒体平台,数据结果与澎湃新闻的数据大相径庭,关于张文宏的文章为1916条,钟院士为3157条。吴尊友大幅领先另两位为4884条。


财新网

财新网是位于北京的财经新媒体,同为北京的媒体,但数据与新京报颇为不同,倒是与澎湃新闻的数据类似,关于张文宏的文章为788条,钟院士为706条。吴尊友最少为181条。

人民网

人民日报的线上版位于北京的财经新媒体,数据最正常,关于张文宏的文章为2074条,钟院士因为时间跨度更大为6406条。吴尊友比张文宏要高出一点为2799条。

综上所述,结果很明显。在报道张文宏的数据上,以澎湃新闻比例最高,与同为专家的吴尊友拉开的差距较大,而财新网在报道力度上也不弱于澎湃新闻,而且作为北京的媒体,报道吴尊友与张文宏差距在这几家主流媒体中是最大的。第一财经同样对张文宏的报道有偏好。而人民网的报道数据相对没有偏向性。新京报则大幅偏向吴尊友的报道,数据领先于钟院士也大大领先于张文宏。

在张文宏的媒体形象塑造上,无疑澎湃新闻与财新网着墨最多。以数据来说话,笔者不作过多评论。

反思

自媒体时代大V网红的出现是必然的,其间既有社交媒体平台的需要,也是同样是网络上每一个个体选择的结果。通过各种互动,相近观点的个体通过对网红的关注形成价值观共同体,这既是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也同样能对大V给予获得激励。

这种情况当然是有利有弊,这也导致所有人的观点偏向差异化,以吸引更广泛的关注度。

张文宏的头条账号,更新截止于2022年春天的上海

但在涉及到疫情民生的大事上,像网红医生这样发表观点,虽说更适合传播。但同样有失严谨,一旦有错误的结论,非常容易造成误导,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次开放时机选择就可能收到了某些信息误导。

所以请网红医生做回医生,谨慎发表观点。

2月14日,距离疫情爆发仅21天张文宏第一本关于新冠的书出版此后他又陆续出版14本著作

注:本文所述数据资料均出自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如有错漏还望能及时指正。

顶 (1)

评论 0

  1. 匿名汉奸嘴脸,一览无余。回复

置顶文章